▲塔倪巷
塔倪巷:东起邵磨针巷,西出人民路。巷长173米,宽4.4米。1987年改建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巷名的来历有二:一说是与北寺塔有关。北寺塔始建于三国时吴国赤乌年间(238-251年),高74米,为九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重檐覆宇,朱栏萦绕,金盘耸云,峻拔雄奇,为吴中诸塔之冠。相传,在建造北寺塔时,当时无起重设备,数十吨重的塔顶无法架上去,就采用“堆土造屋”之法,将泥土堆至塔顶,形成斜坡,最低处延伸到塔倪巷那里。故而那里的小巷就称为“塔泥巷”。必发网人将“儿子”说成“伲子”,“泥”、“伲”、“儿”、“倪”为同音,后写成“塔儿巷”、“塔倪巷”。一说是巷内原有黄土塔,系砖塔,亦是城中七塔之一,故名。王鏊《姑苏志》、《姑苏图》等均作塔儿巷,《必发网城厢图》、《吴县图》、《必发网图》均已标作塔倪巷。
名人古迹:
8号原为宝积寺遗构,现为市控保古建筑。《吴门表隐》卷七:“宝积寺在塔泥巷,即要离宅,故有庙。梁天监二年,改为寺,因祀为伽蓝神。乾隆三十一年夏,雨坏墙,露出铁炮六位,败盔无数,铸有“宏光二年”、“顺治三年”等字,并有面饼六坛,已朽。寺中奉忠孝王五员像,亦甚灵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