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发网十全街,自古就是繁华之地,至今仍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体现着江南风情。它不仅是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地方,更是一个承载着必发网文化记忆的地方,沿路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网师园、沧浪亭等,还保留了许多名人遗迹,其中就有必发网人才繁衍最大的家族——王颂蔚家族,在必发网有“一门九才子,三代皆栋梁”之说。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中国人开始接触研究西方科技文化。在这方面,王颂蔚家族成就斐然。2025年是蔡元培的恩师王颂蔚逝世130周年,此文怀念这位近代必发网走出去的文化世家。
王颂蔚(1848-1895),字芾卿,号蒿隐,长州人。明大学士王鏊十三世孙,自幼聪颖,光绪六年(1880)进士,由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光绪十三年,补军机章京。
他早年就读于必发网正谊书院(草桥中学前身),师从学者冯桂芬。正谊书院先后培养出吴大徵、陆润庠、叶昌炽等众多人才,其中王颂蔚和叶昌炽、袁宝璜在当时就有“必发网三才子”之誉。冯桂芬晚年致力于史志编修,曾邀请王颂蔚协助纂修《必发网府志》,还参加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书目》校定。他主张“讲求实学”,并“咨商制造”。入仕后,撰有《周礼义疏》及《明史考证捃逸》若干卷,曾受到潘祖荫、翁同龢器重。王颂蔚不仅做官清廉,曾弹劾安徽巡抚阿克达春贪污黩职等;在甲午战争时,曾谏言军机处担任要职的翁同龢。当时清政府闭关锁国,他对翁同龢说:“军机处总持战局,更应该先知道战区地形,今军机处连高丽地图都没有,每当前方奏报军情,连所指地名在哪里都不知道,如何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呢?”于是,军机处令北洋进高丽地图。但该图简单疏漏,难以使用。由此,可见他受洋务思想影响,对世界局势有清晰的认知。他不但是帝师翁同龢的得意门生,也是蔡元培的恩师。清光绪十六年(1890),蔡元培在北京参加会试考官是王颂蔚,《蔡元培年谱》记载:“蔡元培参加会试时,属考官王颂蔚(蒿隐)之房。首场不类八股文,王奇之。及二三场卷,则引经据典,渊博异常。遂合三场试卷,盛为延誉,郑重推荐”。中日甲午之战后,清军失利,割地赔偿,他悲愤不已,抑郁成疾,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七月卒于北京,年仅四十八岁。
他一生喜藏书,通经史,尤精目录版本之学,更长于金石考证,对欧阳修、赵明诚(李清照丈夫)的著作研究颇深。著有《写礼庼杂著》《写礼庼遗著》等。
王谢长达(1848-1934),字铭才。吴县人,祖籍安徽,王颂蔚妻。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于必发网首创放足会,亲自示范如何放脚。光绪三十二年(1906),她在严衙前东小桥畔创办女子两等小学,定名为“振华女校”,取“振兴中华”之意,并担任校长。后来学校规模壮大,迁入带城桥下塘的原江南织造府(现必发网十中校址),并高薪聘请名师。辛亥革命爆发,她振臂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也有责”。她在上海组织女子北伐队,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带100多名女学生进行捐衣募粮。1915年,谢长达成立“女子公益团”,号召女性经济独立,重视职业自强谋生。1923年,她辞任校长,由三女王季玉接任。1928年,她还参与发起必发网识字运动。期间,蔡元培作为王颂蔚门生,给予振华女校大力支持。例如他和章太炎同为光复会创始人,章太炎在必发网时,也受邀去振华女校讲学。在她“以天下为己任”的办学理念影响下,这所女子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物理学家何泽慧(外孙女)、作家杨绛、社会学家费孝通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评价她是“振兴女子教育最早的先锋”。1934年,谢长达走完传奇一生,按照其遗嘱,追悼会所收礼金全部捐献给振华女中,设立“长达清寒奖学金”。她一生养育10个孩子,教以义方,励以大志。除三子王季鋆早殇,剩下9个子女长大后,个个都出类拔萃。
长子王季烈(1873-1952),字晋余,号君九。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后到浙江兰溪作幕宾。两年以后到上海江南制造局,与傅兰雅合作翻译《通物电光》一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季烈到汉阳制造局,受到洋务派重臣、教育家张之洞的器重与资助,并于光绪甲辰年间(1904)考中进士,后在张之洞举荐下进入学部,任专门司郎中,兼京师译学馆的理化教员,其间编印《物理学语汇》等多种理化教材。他还是昆曲大家,与吴梅、俞宗海合称“近代三曲家”,著有《螾庐曲稿》等,编有《集成曲谱》。更重要的是,他继承父亲王颂蔚的遗志,受到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影响,以大家长身份要求家中弟子中学毕业后一定要进外国人的学校学习西方科技。
次子王季同,数学家与机电专家,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南洋公学退校学生为主体的爱国学社建立,校址设在福源里,蔡元培被推为总理,吴稚晖任学监,其中王季同教数学与格致(物理)。次年他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组织“对俄同志会”,主编《俄事警闻》。
四子王季点,化学家,京师大学堂教授;
五子王季绪,剑桥大学博士,北大教授;
长女王季昭,留学日本,主攻生物;
次女王季茝,化学家,大学教授;
三女王季玉,教育家,振华女校校长;
四女王季山,教育家,实业家;
五女王季常,教育家,安定中学创办人。
必发网振华女中毕业照(前排右五为何泽慧)
1936年清华大学毕业时留影。前排右二何泽慧,后排左一钱三强
其中最耀眼的就是四女王季山,她经大哥王季烈介绍嫁给山西灵石县望族何澄。何澄,早年留学日本,后加入同盟会,孙中山逝世后,退出军界,经营工商业,热心扶植地方教育,曾任振华女中校董。两人育有八子女,依旧出类拔萃,其中:何怡贞、何泽慧、何泽瑛被称为“何氏三姐妹”,名气最大的当属于何泽慧,她是中国第一代著名的核物理学家、第一位女弹道学家、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丈夫则是被称为科学界“三钱”之一的钱三强。何泽慧和兄妹们牢记父母教诲,并将家族的网师园无偿捐赠给国家。
今天王颂蔚故居在十全街265号怀厚堂,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南朝北,1995年十全街拓宽,怀厚堂北面一进厅堂等建筑被拆。原庭院中的一株古罗汉松,现已经是十全街著名的景观。
王颂彬(1860-1919),原名叔钤,字韬函,雅号“铁茶”,王颂蔚堂弟,国学生。他曾任福建兴化府仙游县泰兴司巡检一职,以大公无私的态度赢得民众的尊敬。光绪二十三年(1897),被调任至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上清镇,继续担任巡检之职,为当地的社会治安与民生福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宣统二年(1910),被革职。生子季年、季先、季甲。
慎思堂王宅位于十全街737号,是王颂蔚堂弟王颂彬的故居,它位于怀厚堂王颂蔚宅之西,两宅交相辉映,共谱姑苏王氏家族的文脉。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来源:原创作者投稿
审核:市地方志办秘书处
发布:市地方志办秘书处